close

這篇是2011.12.03的報導,看完這篇報導,我只能說對於台灣的媒體大老非常的佩服,發布前不知是否有再次確認文章的實際面以及準確性。剛好看到這篇文章,我也就順到提出這一年也的確有客戶要求我開發無防腐的保養品。


我發現這幾年皮膚科轉為「微整型診所」日漸增多,許多保養品開發本土品牌的客戶(皮膚科醫師)在從旁要求:『我們診所的產品不可以添加防腐劑、不可以添加化學劑不可以添加……….我們要用純天然的配方』。製作保養品多年的我面對客戶的要求又必須堅持穩定的商品,實在是在為難中,但一想到未來『客戶服務』端的問題,我仍堅持與客戶再次溝通他們的要求。


 



 


針對這篇文章有三個部份做的回應:圈選一、保養品導致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若從配方中了解,並非「香料」及「防腐劑」是罪魁禍首,例如我們洗澡所使用的沐浴乳「內含Ammonium Laureth SulfateSLSPEG」或是身體乳液「內含Capryl glycol」,也都是有可能造成皮膚過敏的因子。可是皮膚科醫師都會以『專業』配方調製經驗告訴我們,不能添加這不能添加那………….,要求我們修改配方。熟不知更動一小點等於全都要動,有時非得讓我堅持再堅持,做到『永不妥協』,才能保住這些商品現在及未來的安全性。




正常在我們配方中香料通常的添加量以台灣市場而言,添加量大部份都在0.1%以下;美加地區的保養品香精添加量會高於0.5%(外國人體味的問題所以含香量越高銷售越好);防腐配方一般都使用複方並控制在0.1%以下(衛生屬法規也有規訂安全劑量),但不知是網路以訛傳訛的效應還是媒體大人的報導,現在大部份購買保養品的消費者,在選購時第一眼一定先看是否有(PARABENS)的防腐配方,也造成現在台灣至少有二十家以上的客戶(OEM)和我們反應,『Parabens類的防腐劑少進』。但我的擔心卻是在後端成品未來的後續狀況「成品的穩定度以及安全性」。


圈選二的部份,我只能說站在開發者的立場,我們一定是先以消費者的使用喜好並加上產品劑型來做瓶器上的選擇,若要減少因手觸摸也是有很多種包裝方式可採用此文章介紹的也是其中一方式喔!


我在寶拉效應六大美麗魔咒也有提到可參考http://tw.myblog.yahoo.com/cosmetic104/article?mid=444&prev=459&next=-1


再來圈選三是在於保養品以分裝方式保存。這句話我非常不認同,讓消費者自行分裝的狀況有誰能保證沒有二次污染的問題呢?有誰能保證消費者分裝在自己選擇的容器中消毒滅菌做的完整,更甚產品中的內容物與消費者選擇的瓶器是否相容,不會有咬瓶的問題呢?


我很感嘆,到底台灣有沒有一個把關的地方,有沒有一個監督中心,提供給消費者的訊息是正確有效的呢?期望~期望大家一起越來越進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妝人才與營銷 的頭像
    美妝人才與營銷

    自然楓化妝品人力銀行

    美妝人才與營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